本篇文章1659字,读完约4分钟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促进高精度减速器、高速高性能控制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化,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商业化。

近年来,在低成本劳动力供给下降、工资上涨和产业转型的背景下,机器替代被频繁提及。

2015年,沈阳宋新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新机器人,300024.sz)首创了第一台用于冲压生产线的机器人。这条生产线用于加工2016年宝马新车型的零件,也是国内品牌机器人为国际高端汽车品牌提供冲压件的第一条生产线。

宋新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徐芳告诉《中国商报》,这是多年积累的结果。十多年前,宋新机器人参与冲压生产线和最终装配。

目前,宋新机器人在工业机器人中的销量超过1000台。宋新机器人旗下有数十种工业机器人产品,应用于焊接、磨削、抛光、码垛、喷漆、冲压等领域,为汽车、电子电器、电力、食品、医药等行业提供系统服务。根据财务报告数据,2015年,宋新机器人工业机器人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8.63%,达到5.18亿元;毛利率为33.74%。

然而,尽管自2013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但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仍然很低。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密度仅为每万名工业工人30台,不到全球平均水平和工业自动化水平的一半。韩国(437台/万工业工人)、日本(323台/万工业工人)和德国(282台/万工业工人),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仍有很大潜力。

相比之下,大多数国内机器人制造商表现不佳。

在这项政策的推动下,仅在两年时间里,国内市场就有近1000家机器人企业。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2015年上半年,80%以上的制造商本体业务同比增长,只有20%的制造商同比下降;但就盈利能力而言,机器人本体业务的损失高达70%。换句话说,超过7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国际机器人协会(ifr)发布的数据,2014年全球70%的工业机器人销往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德国,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7万台,同比增长56%,约占全球销量的四分之一。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本土机器人制造商的销量为1.6万台,同比增长78%;外国机器人制造商的销量为4.1万台,同比增长49%。

虽然销售增长率高于国外制造商,但中国机器人制造商主要集中在低端,缺乏核心技术。90%的企业规模在1亿以下,但主要集中在三轴和四轴低端机器人,高端机器人主要依赖进口。2013年,中国采购和组装了3.65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国外机器人主要是高端工业机器人,几乎垄断了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产业,占96%;家用机器人的主要应用是搬运和装卸机器人,属于工业的低端领域。

工业机器人“虚火”

核心组件的缺乏是问题的根源。机器人的大部分核心部件,如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都是直接从国外购买的,这使得国产机器人产品很难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国机器人网首席执行官赵勇告诉《中国商报》记者,目前,许多中国机器人制造商每年的销量不超过1000台,这使得核心部件的R&D成本难以承受。一些国内机器人制造商只能在一些零部件生产领域生存,因为他们不能满足汽车和船舶全天不间断生产线的要求。赵勇说。

工业机器人“虚火”

为了增强公司的R&D实力,宋新机器人每年的R&D费用也在增加,2013年至2015年分别为4100万元、6800万元和8400万元,分别占当年营业收入的3.1%、4.47%和5%。

国内外机器人家族(瑞士abb、日本FANUC、安川电气、德国KUKA)在产品性能(直接体现在精度和速度)、零部件、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很多差异。

国内制造商与四大家族之间的差距也体现在产品应用的积累上。这四个家族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宋新机器人有15年的历史,而其他一些国内机器人制造商只积累了两三年。徐芳认为,目前宋新机器人的产品线比较完整,宋新机器人与四大家族最大的差距是其规模。

谈到未来几年的规划,徐芳说,宋新机器人的所有机器人控制器和软件都是自主的,在伺服驱动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但在电机和减速器方面还需要与国内其他厂商合作。从四大国际大家族的发展经验来看,徐芳认为,政府只需要支持少数大公司做大做强,或者按照市场发展的规律大浪淘沙,没有必要支持所有的机器人制造商。

标题:工业机器人“虚火”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5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