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24字,读完约7分钟

与戛纳的奖项设定大不相同。 现阶段的常设奖有大家都知道的棕榈金奖、评委会大奖(即评委会大奖、“评委会”即“评审团”、一个、两个翻译)、金照相机奖等。 另外,设立了非常多的奖项。 就像去年王小帅的“大红”斩首的“评委会奖”一样,是不固定的奖项(近年来有固定的趋势)。 。 那么,让我们看看戛纳有那些奖项。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的最高奖项相当于奥斯卡最佳电影奖,奖杯是金制的棕榈枝,因此被称为“棕榈金奖”。 ——模型是种植在法国南部滨海城市戛纳金银双色沙滩上的棕榈树。 另外,短片单元有相当于奥斯卡最佳真人电影奖的“最佳短片”棕榈奖。 但是,通常意义上的“棕榈大奖”只指“最好的长片”之尊。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棕榈奖之所以“大”,第一是“难攻”。 去年3月,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凭借“百万宝贝”梅开二度勇夺小金人,比他年轻7岁的老马丁·斯科塞斯再次怀恨在心,表示奥斯卡奖罕见。 72岁又捧杯的伊斯特伍德(上次是10年前的“不可原谅”)两朝成为了奥斯卡君主。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棕榈的精贵一点也不亚于奥斯卡。 纵观戛纳59届历史,获得两次棕榈奖的导演寥寥无几,分别是“以情色见天命”的东瀛浪客——今村昌平、“以血写社会”的西天教父——弗朗西斯·科波拉、“以慈悲见人性”的南欧

不是唯一的,在去年,上述5人中,库斯图里卡尔担任审查委员会主席(审查团主席),第二次将金棕榈授予达内兄弟的“孩子”。 来自比利时的大内兄弟是排名第四、第五的“双金棕榈俱乐部”的成员,与同年出生的“双奥斯卡枭雄”克林顿·伊斯特伍德隔海相望。 再次表明了戛纳和奥斯卡的“油水不溶性”的关系。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关于我国影迷熟知的金棕榈片,首先,威廉·门德斯的《钻石级公路片》、《德克萨斯·巴黎》、昆汀·塔伦蒂诺的《环形结构物语典范》、《低俗小说》、拉斯丰·塔利尔

亚洲第一部获得金棕榈奖的电影是1953年日本导演衣笠贞之助的《前卫作品》《地狱门》,我国唯一一部获得金棕榈大奖的作品是陈凯歌出品的《霸王别姬》( 1993年,澳大利亚女导演简·坎皮尔执导)

评委会大奖(评审团大奖)

“评委奖”最初是偶然诞生的,但现在成为了“戛纳电影节第二奖”的常设奖。 与威尼斯电影节、柏林电影节的“评委会大奖”的设定目的相同(他二奖别称“银狮”、“银熊”),目的是表彰“亚军”(即“准最佳电影”)。

金棕榈奖获得者往往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话题性,而获得评委会奖的电影多以独特的风格、犀利的眼光取胜。 以我国为例,获得戛纳评委会大奖的两部作品——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至今未在国内上映。

正如前年的胜者“韩国巫师”朴赞郁的“老男人”一样,艺术性不可否认,但很多舆论很难赞同评委们的选择(例如冯小刚老师对该片残忍写实的镜头表示“本能的厌恶”) 个人欣赏去年获奖电影吉姆·贾木许的《破碎之花》,游刃有余,举重较轻。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此外,多位棕榈金奖获得者在听说鼎金叶之前,还参加过“评委会大奖”。 就像获得棕榈金奖的必经前戏一样,我很感兴趣。 例如,昆汀·塔伦蒂诺在《低俗小说》之前因《落水狗》而获奖。 拉斯冯·泰瑞尔在“黑暗舞者”面前也凭借“破波”赢得了这个杯赛。 获得这个奖项的姜文和张艺谋,如果再严格一点,似乎有望戴上桂冠。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很遗憾,大西洋对岸唯一的奥斯卡奖,没有设立相应的奖。 否则,至少可以像希区柯克、罗伯特·阿尔特曼、马丁·斯科塞斯、特伦斯·马利克等“无冕之王”一样,拿下几个无精打采的国王(特别是马丁爷爷…)。

最佳导演、男主角、女主角、编剧奖

戛纳、威尼斯、柏林,这三个欧罗巴电影节,也就是世界三大电影节( 1200多年前,好像是查理大帝的地盘? 嗯,弗兰克王国真了不起……)。

那么,与奥斯卡的最大区别有以下两个

戛纳的演员奖,没有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之分。

二、戛纳最佳编剧奖没有原创剧本和剧本改编之分。

中国观众熟悉“波斯人文大师”阿巴斯、“法国巨匠”迈克·哈尼克等最佳导演奖获得者,率领着众多粉丝。 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获得戛纳最佳导演奖的中文电影的两位人物王家卫( 1997年的《春光乍泄》)、杨德昌( 2000年的《一一》)。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除了金棕榈大奖、评委会大奖,以及前面提到的最佳导演奖之外,中文电影势力也同样聚集了表演类奖项。 在此,我要感谢唯一华语戛纳影后,“香港奥斯卡最佳女演员”张曼玉( 2004年的“清洁”)这三位辛苦的男演员。 身穿戛纳影帝龙袍的男星是大陆地区的葛优( 1994年的“活着”)和香港地区的梁朝伟( 2000年的“花样年华”)。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很遗憾,在中文电影界,至今为止没有人获得过最佳编剧奖。

评委会奖(评委会特别奖)

地位相当于优秀电影奖和媒体推荐奖,与上述6大奖项不同,是非常设立的奖项。 颁奖理由多为评委会内部有2、3名评委,对某部特色电影产生好感,获得的特别表彰。 获奖电影未必是最好的,但在评委会内部很受欢迎。 例如1991年拉斯冯·泰瑞尔的《欧洲、欧洲》、1996年大卫·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2004年科恩兄弟的《老妇杀手》、阿皮亚·查克的《热带病》等。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在我国获得该奖的电影有1993年等待孝贤的《戏梦人生》和去年王小帅的《青红》两部。 当然,其中也有奖平衡的作用。 去年,亚洲电影在戛纳几乎全军复没,所以《大红》的胜利,意味着剩下的亚洲势力唯一的香火。 再加上去年评委会的吴宇森、颁奖嘉宾章子怡两位国际知名电影人来到戛纳,不看僧面,而是看了佛面。 另外,王小帅好歹拿过银熊的“老资格”,颁奖日还是他的生日,真是噱头连连,赞!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金照相机奖、艺术贡献奖、技术贡献奖

相当于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最佳艺术指导/服装设计奖、最佳化妆/视觉效果奖。 比起奥斯卡对技术奖项的详细分类,戛纳电影节的态度有些否定。 个人认为,故事胜于无,存在的意义在于加强电影节的完备性。

陈凯歌执导的《荆轲刺秦王》,在国内毁誉参半,但获得了艺术贡献奖(艺术指导霍廷霄、美术设计屠居华)。 视觉表现力很长的张艺谋,凭借《摇,摇到外婆桥》获得了金摄像机奖(摄影吕乐)。

其他奖项

评委会三十周年奖。 2004年颁发给当时第七届戛纳电影节评选的“欧洲常绿树”肯罗奇,性质相当于“终身成就奖”。 今年迎来古稀高寿的罗奇,再次祭奠新作“风吹稻浪”,给金棕榈的树枝画了角。 祝愿这位晚年的壮士,终于实现宿愿。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由权威娱乐机构组成的评论性奖项是戛纳电影节以外的影评人奖,具有与奥斯卡对应的各大影评人协会奖相似的性质。 各媒体按4分(完美、excellent )、3分(优秀、good )、2分(通常为not bad )、1分(劣、bad ) 4分制审查参展电影。 获奖者各媒体综合评价分数最高的,一般获奖作品得分在3.2以上。 以去年为例,金棕榈大奖电影《孩子》的分数为2.8,评委会大奖获得者“破碎之花”为3.1,王小帅的“大红”为2.3。

“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其他,影评人费西比奖、青年电影奖等,因为同样是非竞赛单元奖,所以不言而喻。 毕成/文

标题:“戛纳电影节奖项设置简介”

地址:http://www.j4f2.com/ydbyl/20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