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1字,读完约4分钟

最近,陆金金融银行遭遇赎回危机,其总部挤满了数百名投资者,其中近70%是中老年人。3月31日晚,陆瑾通过官方微博宣布,自3月25日以来,部分客户的资产管理产品到期后未能按时支付,资金缺口约为3亿元。

还有一场与陆瑾有关的危机。3月中旬,《叶问3》被揭露在票房上存在欺诈行为,这部电影上映后的四天内票房达到4.8亿元。然而,几家影院的实时售票地图显示,“ip man 3”在清晨每10分钟放映一次,这被称为“鬼域”,内部人士指责“吃丑”,这导致了票房欺诈的丑闻。

问题是,票房欺诈和陆瑾当前的p2p赎回危机之间有什么关系?这背后有一篇很棒的文章。

在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事件中,有一个简单的关系模型:知识产权人3的投资者是快路,它控制着两家上市公司——沈凯和什邡控股;与快路相关联的p2p是作为资本方的陆瑾金融银行;快路在影视行业的关联公司是和合影视,是资产方。快路用左手通过p2p吸收资金,用右手投资电影。

2016年2月,什邡控股和沈凯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先后认购了《叶问3》的票房收入权。消息公布的当天,沈凯的股票有一个每日限额。

为什么我们要用p2p获得的高成本资金投资电影发行,从而获得票房收入?业内很多人指出,如果ip man 3的票房欺诈没有被外界曝光,很有可能通过二级市场股价上涨获得利润,以弥补虚假票房和p2p融资的成本。

但是没有成功。今年3月,欺诈事件被揭露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要求“严肃查处”,上市公司股价也相应下跌。沈凯宣布认购参与投资ip man 3的股份时,股价从最高价17.57元下跌至3月17日的13.39元;什邡控股的市值蒸发了60%以上,3月17日的收盘价为1.48港元。

在文章的开头还有p2p赎回危机。陆瑾高管徐琪表示,陆金金融银行将用户资金投资于快路集团控制的公司进行投资。“所以,当他们的钱退还给我们时,我们可以支付。”

从那以后,这个游戏的地图就变得清晰了,那就是快路从相关的p2p中借钱投资电影,然后它的上市公司获得了票房收入权。只要票房卖出,股价就能被抬高,这样就能弥补p2p的高成本。因此,在股价的压力下,票房欺诈是“必要的”,否则即使是p2p融资成本也无法弥补,与陆瑾的情况一样。

事实上,在这个悲惨故事的背后,“资产短缺”也在起作用。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财新网,“影视行业有一个圈子。如果你没有资源和人脉,就很难在没有票房保证的情况下获得一个好项目。”对于生产者来说,担保可以提前收回成本,并将风险转移给发行人。然而,担保发行人也有需求,例如,他们希望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将上升,或者他们正在影响新三板,所以他们需要改善他们的表现,所以他们承担风险,使担保发行项目。

从叶问票房造假到 P2P 兑付危机 这是一场怎样的 “互联网金融 + 电影” 豪赌?

“港-Ku”采用增加上市公司二级市场的方法来保证票房的底部。在保证票房的运营中,Xúzhong以1.5亿元的价格将自己47.5%的票房份额出售给上市公司环西传媒,以提前收回成本。当《香港少》的票房达到9亿元时,欢乐传媒可以收回1.5亿元的成本。最终,《香港Ku》的票房接近16亿元。作为拥有欢乐传媒19%股份的股东,Xúzhng不仅享受高票房带来的份额,还受益于欢乐传媒在二级市场飙升的股价。

从叶问票房造假到 P2P 兑付危机 这是一场怎样的 “互联网金融 + 电影” 豪赌?

“香港Ku”的成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电影界以外的散户投资者。今年的《美人鱼》保底高达16亿元-18亿元,主要投资者也成为电影圈以外的信托资本。数据显示,一只基金投资美人鱼的结构化产品设计是:只有当票房达到17.92亿元时,各级才能保证不亏损,票房为15.2亿元,下级亏损;票房11.82亿元,中低档票房亏损2.6亿元;如果票房是2.18亿元,只有法宣一级不会承担损失。

从叶问票房造假到 P2P 兑付危机 这是一场怎样的 “互联网金融 + 电影” 豪赌?

这些故事都有相似的内在逻辑,即电影制作后,发行权卖给外部基金,成本提前收回。而这些外部力量从散户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创造巨大的票房收入,从而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大的利润。

将电影投资收益权出售给散户投资者的操作在业内被概括为“票房证券化”,即以未来的票房收入作为担保,将电影制作、拍摄和宣传全过程所需的资金制成标准化的财务管理或信托理财产品。然而,毕竟只有几部电影被出售,风险被转移给了风险承受能力最低的散户投资者。

原文作者:周田,如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36kr/p/5045438

“读完这篇文章还不够吗?如果你也开始创业,希望你的项目被报道,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标题:从叶问票房造假到 P2P 兑付危机 这是一场怎样的 “互联网金融 + 电影” 豪赌?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5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