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原创诗书画东方卫视诗书画

今天是农历9月9日,是我国以前传来的节日重阳节。 古代人认为奇数是阳,偶数是阴,而且有趣的是,阳数重的日子,逐渐成为了节日。

“九”作为最大的阳数,二十九相很重,自然也被认为是非常吉祥的一天,有“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丰收后的祭天祭祖活动,到了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至少明确了主要节日的文案和习俗。 今天我们从王维的诗中感受到唐代的重阳节。

9月9日想起山东兄弟

王维

一个人在异乡成为旅人,每逢节日越来越想亲人.

遥知兄弟爬到高处,少了一个朱丽叶。

王维从小就才华出众,《9月9日想起山东兄弟》这首诗是他十七岁时写的。

当时王维在长安求功,重阳节来了,他思念家乡的亲属,写了这首诗。

有趣的是,因为诗题“山东”不是现在的山东省,而是王维的故乡蒲州,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市,位于华山的东边。

前两句是“一个人在异乡成为异客,每到佳节就会越来越想亲人”。 少年王维孤身一人,远离家乡,住在异乡。 长安城越繁华,他越有孤独的感觉。

这种心情平时自然也存在,不太明显,但一到节日,就像洪水打开了闸门一样,无法收拾。

王维身在长安,思念早就回到了故乡。 他想,家里的兄弟们叫着伙伴,登上高处眺望,到处都是明亮的秋色。

和往年一样,他们也头上戴着朱丽叶吧。 但是,我今年不在家。 他们现在不知道该多么想念我。

王维这个解决很有趣。 本来自己以为兄弟,他却反过来写,说兄弟在想自己。

他这样写,瞬间之间传达了兄弟之间的感情,即使相隔千里,我们也深深地想着对方,达到了非常独特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提到重阳节的两个重要习俗:第一个是登高。 你为什么要爬?

古人把“九”看作最大的阳数,二十九相遇,阳极多云。 在古人看来,这一天上高处能调和阴阳,百病不生。

第二个习俗是朱丽叶。 茱艄是入药植物,春天开花,一到夏天果实完全成熟,折断树枝插在头上,可以杀虫消毒,去除感冒。

不管是什么样的习俗,都体现了古代人依时而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和健康、生活美好的真诚期待。

重阳节正是金秋季节,除了“茱艄”之外,还有“头簪菊”的风俗。 古代文人还喜欢在重阳节那天赏菊作诗,喝菊花酒。

清代禹之鼎曾经为王原祁画过肖像画,记载的是他重阳赏菊的样子。

▲《王原祁艺菊图》清禹之鼎

绢本着色32.4cm×136.4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被命名为“王原祁艺菊图”,“艺”在古代汉语中有栽培的意思。

在画面左侧的黄金分割点,主人公王原祁正静静地坐在榻榻米上,一边喝茶一边欣赏眼前盆栽的菊花。

这些菊花显然是精心保养的,在飒爽的秋风中一齐盛开,充满活力。

王原祁颜很集中,似乎酝酿着咏叹调。 右边,一个少年带来了酒。

画面的左边,另一个少年手上准备了温酒的执行瓶,肯定对菊佳酿感兴趣,主人公在吟诵更好的话。

这是肖像画。 因为为了强调主人公的形象,不会在整个画面上设置背景。 但是简单的一些室内装饰,三三两个仆人,显示了他身份的宝贵。

画面的左边也可以看到“广陵禹之鼎敬写的”的标题,这个王原祁到底是什么身份呢?

其实,王原祁也是个大画家,他的祖父是有名画家王时敏,他们的祖先和孙子两个人,加上王鉴和王骗,被称为“清代四王”,批评清代画坛200多年。

在《四王》中,王原祁虽然年纪最小,但受到康熙皇帝的高度评价。 禹之鼎也是康熙年间的宫廷画家,以肖像画闻名。 这幅画是他晚年王原祁画的肖像佳作。

把这幅肖像画固定在“重阳赏菊”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景中,也寄托了主人公健康长寿的美好愿望。

佳节又是重阳,菊花特别香。 直到现在,千年流传的重阳节还活在我们的生活中,被赋予了新节日的内涵。

从1989年开始,每年这一天都被定为“敬老日”,中华民族敬老自古流传的美德遍布整个社会。

我们也在这样特别的时候,向全世界的老人们送去节日的祝福,祝天下所有的老人健康、幸福、长寿!

原标题:《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插茱艄少一人》

阅读原文。

标题:【要闻】重阳节: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地址:http://www.j4f2.com/ydbxw/15460.html